佛教沈香林紀念中學「同創共學」普及教育跨學科校本課程,成為學界首個獲得外國AI生成圖像平台贊助並提供教材開發技術支援的項目,並且衍生出了「第一屆同創共學-AI咒語繪畫師比賽」。該比賽的第一次先導工作坊由何嘉琪老師教授並超額完成。感謝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香港理工大學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的大學生前來一同學習AI生成技術。另外,本次比賽的聯合主辦單位保良局西區婦女福利會馮李佩瑤小學亦帶領佩瑤小導師前來學習,為10月28日的比賽工作坊做好準備。截止今日,是次比賽報名人數經已超過一百名小學生,感謝各位家長,負責老師及校方支持。
此外,我們獲「香港教育城學與教博覽」邀請於人工智能教育研討會中分享,主題為「探索AI圖像生成(Generative AI) 與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 如何驅動跨學科的同創共學」,屆時將分享如何透過AI生成技術,建立中文、英文及科技STEAM學習,到大學、中學與小學的跨界合作。
BSC Media Centre攝影師
1B 郭詠恩
4C 張溯棟
4C 陳芮楠
比賽網頁及相集:https://www.bsc.edu.hk/ai2023/
佛教沈香林紀念中學「同創共學」普及教育跨學科校本課程,成為學界首個獲得外國AI生成圖像平台贊助並提供教材開發技術支援的項目,並且衍生出了「第一屆同創共學-AI咒語繪畫師比賽」。該比賽的第一次先導工作坊由何嘉琪老師教授並超額完成。感謝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香港理工大學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的大學生前來一同學習AI生成技術。另外,本次比賽的聯合主辦單位保良局西區婦女福利會馮李佩瑤小學亦帶領佩瑤小導師前來學習,為10月28日的比賽工作坊做好準備。截止今日,是次比賽報名人數經已超過一百名小學生,感謝各位家長,負責老師及校方支持。
此外,我們獲「香港教育城學與教博覽」邀請於人工智能教育研討會中分享,主題為「探索AI圖像生成(Generative AI) 與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 如何驅動跨學科的同創共學」,屆時將分享如何透過AI生成技術,建立中文、英文及科技STEAM學習,到大學、中學與小學的跨界合作。
BSC Media Centre攝影師
1B 郭詠恩
4C 張溯棟
4C 陳芮楠
比賽網頁及相集:https://www.bsc.edu.hk/ai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