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情教育雙周」圓滿落幕 多元活動深化學生家國情懷
「國情教育雙周」圓滿落幕 多元活動深化學生家國情懷
本校於4月1日至10日成功舉辦「國情教育雙周」,以「認識祖國」為主題,透過講座、體驗活動、閱讀及比賽等多元形式,引導學生探索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發展,深化國民身份認同。活動結合學科知識與跨領域學習,呼應校方推動「培育學生創意思維及多元共通能力」的關注事項,獲師生熱烈迴響。
傳統與科技交匯 清明文化新視角
活動以嘉賓講者袁兆昌先生的專題講座拉開序幕,從學生熟悉的動漫作品《Frozen2》《你的名字》切入,探討中外祭祀習俗差異,並引入AI技術分析清明節的傳統演變。學生透過互動討論,思考科技如何賦能文化傳承。「國情教育雙周」總負責老師、學務委員會主任兼個人、社會及人文學習領域主任張定邦老師則策劃「國情認識之旅」,於校內新建成的學習天地Learning Common設置跨學科攤位遊戲,以「孝親」為核心,融合歷史、倫理與社會議題,讓師生從遊戲中領悟傳統價值。
閱讀結合時事 掌握國情脈搏
為配合香港全民閱讀日,由圖書館主任黃國權老師精選主題文章及推薦學生閱讀與認識國情的書籍,讓學生更深入解析節日文化內涵、國家發展等,並響應教育局及香港公共圖書館舉辦「香港全民閱讀日—中小學聯校共讀半小時」活動,最終本校在數百名師生、家長一同參與下完成壯舉,通過閱讀與國情教育相關的圖書,增加國情知識及深化校園閱讀氛圍。
AI體驗拓寬國際視野
緊扣國家科技發展趨勢,校方特意舉辦「小記者國情體驗」活動,讓高中學生實測國產AI工具Deepseek R1,探討中國人工智能的全球競爭力。高中學生更參與《文明中華》網上挑戰賽,透過競賽強化對國家歷史、地理及安全議題的認知。張定邦老師指出:「學生不僅學習技術應用,更反思資訊倫理,這正是未來人才必備的素養。」。學生於整個國情教育雙周時段所學,於最後一天的「國情常識問答比賽」中盡情展現出來,為是次跨課程學習活動畫上完美句號。
從文化到科技 培育家國情懷
張定邦老師總結時強調,國情教育需打破學科界限:「國情教育雙周通過清明節為切入點,讓學生體驗及認識的不單是歷史課內容,它涉及倫理、科技甚至環境議題。我們希望學生能以多元角度理解祖國,成為兼具文化底蘊與創新力的世界公民。」校方未來將持續推動內地交流團及跨學科活動,進一步鞏固學習成果。
本校於4月1日至10日成功舉辦「國情教育雙周」,以「認識祖國」為主題,透過講座、體驗活動、閱讀及比賽等多元形式,引導學生探索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發展,深化國民身份認同。活動結合學科知識與跨領域學習,呼應校方推動「培育學生創意思維及多元共通能力」的關注事項,獲師生熱烈迴響。
傳統與科技交匯 清明文化新視角
活動以嘉賓講者袁兆昌先生的專題講座拉開序幕,從學生熟悉的動漫作品《Frozen2》《你的名字》切入,探討中外祭祀習俗差異,並引入AI技術分析清明節的傳統演變。學生透過互動討論,思考科技如何賦能文化傳承。「國情教育雙周」總負責老師、學務委員會主任兼個人、社會及人文學習領域主任張定邦老師則策劃「國情認識之旅」,於校內新建成的學習天地Learning Common設置跨學科攤位遊戲,以「孝親」為核心,融合歷史、倫理與社會議題,讓師生從遊戲中領悟傳統價值。
閱讀結合時事 掌握國情脈搏
為配合香港全民閱讀日,由圖書館主任黃國權老師精選主題文章及推薦學生閱讀與認識國情的書籍,讓學生更深入解析節日文化內涵、國家發展等,並響應教育局及香港公共圖書館舉辦「香港全民閱讀日—中小學聯校共讀半小時」活動,最終本校在數百名師生、家長一同參與下完成壯舉,通過閱讀與國情教育相關的圖書,增加國情知識及深化校園閱讀氛圍。
AI體驗拓寬國際視野
緊扣國家科技發展趨勢,校方特意舉辦「小記者國情體驗」活動,讓高中學生實測國產AI工具Deepseek R1,探討中國人工智能的全球競爭力。高中學生更參與《文明中華》網上挑戰賽,透過競賽強化對國家歷史、地理及安全議題的認知。張定邦老師指出:「學生不僅學習技術應用,更反思資訊倫理,這正是未來人才必備的素養。」。學生於整個國情教育雙周時段所學,於最後一天的「國情常識問答比賽」中盡情展現出來,為是次跨課程學習活動畫上完美句號。
從文化到科技 培育家國情懷
張定邦老師總結時強調,國情教育需打破學科界限:「國情教育雙周通過清明節為切入點,讓學生體驗及認識的不單是歷史課內容,它涉及倫理、科技甚至環境議題。我們希望學生能以多元角度理解祖國,成為兼具文化底蘊與創新力的世界公民。」校方未來將持續推動內地交流團及跨學科活動,進一步鞏固學習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