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校設有四社,目的為增加跨年級學生之間的連繫,以發展學生之間團結合作、彼此互助及友愛的精神。
全校學生均獲分配入四社,以大乘佛教四大菩薩之標徵「慈、智、願、行」定名。
四社分別以紅(慈社 Compassion)、黃(智社 Wisdom)、綠(願社 Vision)及紫(行社 Action)四色的體育服以資識別。
全校教師亦分配入不同社別,以增加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及協作。
各社社長及社幹事均由各級學生代表擔任,以培養學生的領袖才能及自信心。
社際活動採積點制,積點的多寡將由四社社監於學期初磋商訂定。
其計算原則將按活動之規模、各社名次等因素決定,學期終結時,累積積點之多寡將判別該年度的各社名次。每年結業禮上頒發社際總分冠軍。
慈、智、願、行是大乘佛教四大菩薩之標徵。
觀音表慈悲;文殊表智慧;地藏表願力;普賢表行踐。
觀音菩薩:把孝養父母,尊敬師長擴展到對一切眾生的大慈大悲是觀世音菩薩表法的
重要意義。要以善心善念善行對待一切眾生。不分國土,不分族類,不分彼此,和睦相處,平等對待,互相尊重,互相關懷,永無間斷,代表大慈大悲。
文殊菩薩:慈悲、孝敬都是建立在理性的基礎上,不能感情用事,一定要理智,理性。文殊菩薩代表理性,代表智慧。
地藏菩薩:因其「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如秘藏」,故名地藏。以其「久遠劫來屢發弘願」,即在於『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故被尊稱為大願地藏王菩薩,代表願力。
普賢菩薩:代表實行,孝敬,慈悲,智慧,如果不能落實在生活上,不能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上就沒有意義,就變成空談了。 所以普賢菩薩教給我們實踐,實行。把地藏菩薩,觀音菩薩,文殊菩薩的法門統統做到。
四大菩薩表現此意,他們代表圓滿的大乘佛法。所以要從地藏菩薩那裡學大願開始,進而學習觀音菩薩的大慈大悲、文殊菩薩的大智大慧、普賢菩薩的大行。
慈社 (Compassion) | |
---|---|
![]() |
|
社長 | 張劭煒 |
副社長 | 陳卓軒 |
財政 | 胡倩意 |
康樂 | 鍾溢希 |
文書 | 楊偉燁 |
宣傳 | 李明鳯 |
總務 | 謝漢賢 |
智社 (Wisdom) | |
---|---|
![]() |
|
社長 | 房嘉怡 |
副社長 | 付鈺深 |
財政 | 陳沁妍 |
康樂 | 陳昊明 |
文書 | 李楊軒 |
宣傳 | 關子妍 |
總務 | 劉美莊 |
願社 (Vison) | |
---|---|
![]() |
|
社長 | 孫諾正 |
副社長 | 鄭穎思 |
財政 | 吳良謙 |
康樂 | 姜梓豪 |
文書 | 王曉澤 |
宣傳 | 蔡子杰 |
總務 | 周穎均 |
行社(Action) | |
---|---|
![]() |
|
社長 | 李婉楠 |
副社長 | 文穎欣 |
財政 | 曾偉澄 |
康樂 | 周聖強 |
文書 | 梁凱璿 |
宣傳 | 林懿澄 |
總務 | 陳穎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