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天地|佛法輔導與身心靈成長契合 讓學生擁抱可持續的幸福感

校園天地|佛法輔導與身心靈成長契合 讓學生擁抱可持續的幸福感

發佈日期 : 2024 年 7 月 25 日

後疫情時代,社會上愈來愈重視身心靈健康的發展,佛教沈香林紀念中學輔導委員會在本年度輔導計劃中加入佛法輔導,更培訓學長成為輔導生,希望學生了解到佛法智慧之餘,更能身體力行,從佛法輔導的角度,幫助初中學生學習如何「面對、接受、處理、放下」煩惱,讓學生能有所禆益。(內容由佛教沈香林紀念中學提供)

校內的佛法輔導活動由覺醒心靈成長中心的註冊專業佛法輔導員提供,由佛法輔導員與學生進行一對一面談,同時亦根據學生不同的個性、愛好進行各類禪修體驗活動,如跟活躍好動的學生作功夫禪、好靜寡言的學生作茶禪等。由於每一位學生都會必修佛學課,課程中包含了佛理的基礎知識,而學校亦有獨有的禪修室,輔導員能夠引導他們將課堂上學過的佛理實際落實到人生觀、價值觀中,繼而進行各種禪修體驗,讓學生的身心靈得到全面的發展。

除佛法個人輔導外,覺醒心靈成長中心的佛法輔導員帶領同學進行小組禪修練習,練習後在組內再作分享與總結。小組禪修活動增加了同學之間的互動,將輔導員與同學的互動擴大到學生朋輩之間的相互影響,使同學們在課外可以跟同伴一同練習禪修,或遇到困難、挫折時可以與同學分享,強化朋輩之間的連接。

而當中所舉辦的「生命定向增進活動」,同學的感受最為深刻。活動當天,校監衍空法師在圓通寺為一眾輔導生進行開示,學生們更參與了一系列的禪修與生命教育活動,讓同學更了解生命、學懂如何處理壓力。出席活動的校內輔導生學長中四級陳煥庭同學表示:「當天的經歷讓我明白以慈悲心、禮貌待人及尊重他人的重要性,亦令我更有意識地去覺察四周的環境及自己的感受。」相信透過當天的參訪活動,學生能進一步理解和學習到佛陀的啟導,從而得到真正幸福和安樂的方法。

對大多數的青少年而言,學佛如擿埴索涂,或是經文晦澀難懂,但如能將佛理融入生活之中,讓青少年從生活中體驗佛理,繼而內化,了解生命的意義,心中有佛,定能擁抱內心的幸福。

原文網址: 校園天地|佛法輔導與身心靈成長契合 讓學生擁抱可持續的幸福感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article/1036738

後疫情時代,社會上愈來愈重視身心靈健康的發展,佛教沈香林紀念中學輔導委員會在本年度輔導計劃中加入佛法輔導,更培訓學長成為輔導生,希望學生了解到佛法智慧之餘,更能身體力行,從佛法輔導的角度,幫助初中學生學習如何「面對、接受、處理、放下」煩惱,讓學生能有所禆益。(內容由佛教沈香林紀念中學提供)

校內的佛法輔導活動由覺醒心靈成長中心的註冊專業佛法輔導員提供,由佛法輔導員與學生進行一對一面談,同時亦根據學生不同的個性、愛好進行各類禪修體驗活動,如跟活躍好動的學生作功夫禪、好靜寡言的學生作茶禪等。由於每一位學生都會必修佛學課,課程中包含了佛理的基礎知識,而學校亦有獨有的禪修室,輔導員能夠引導他們將課堂上學過的佛理實際落實到人生觀、價值觀中,繼而進行各種禪修體驗,讓學生的身心靈得到全面的發展。

除佛法個人輔導外,覺醒心靈成長中心的佛法輔導員帶領同學進行小組禪修練習,練習後在組內再作分享與總結。小組禪修活動增加了同學之間的互動,將輔導員與同學的互動擴大到學生朋輩之間的相互影響,使同學們在課外可以跟同伴一同練習禪修,或遇到困難、挫折時可以與同學分享,強化朋輩之間的連接。

而當中所舉辦的「生命定向增進活動」,同學的感受最為深刻。活動當天,校監衍空法師在圓通寺為一眾輔導生進行開示,學生們更參與了一系列的禪修與生命教育活動,讓同學更了解生命、學懂如何處理壓力。出席活動的校內輔導生學長中四級陳煥庭同學表示:「當天的經歷讓我明白以慈悲心、禮貌待人及尊重他人的重要性,亦令我更有意識地去覺察四周的環境及自己的感受。」相信透過當天的參訪活動,學生能進一步理解和學習到佛陀的啟導,從而得到真正幸福和安樂的方法。

對大多數的青少年而言,學佛如擿埴索涂,或是經文晦澀難懂,但如能將佛理融入生活之中,讓青少年從生活中體驗佛理,繼而內化,了解生命的意義,心中有佛,定能擁抱內心的幸福。

原文網址: 校園天地|佛法輔導與身心靈成長契合 讓學生擁抱可持續的幸福感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article/1036738

  • 伍靜儀老師與6C陳沁妍同學參與《奮發時刻》節目錄製

    伍靜儀老師與6C陳沁妍同學參與《奮發時刻》節目錄製

     2025 年 1 月 8 日

    本校體藝教育學習領域統籌主任伍靜儀老師與6C陳沁妍同學有幸到香港電台參與《奮發時刻》節目錄製,分享與講解視藝科應考需知與考核內容重點,節目將於1月14日播出。

     2025 年 1 月 8 日

    本校體藝教育學習領域統籌主任伍靜儀老師與6C陳沁妍同學有幸到香港電台參與《奮發時刻》節目錄製,分享與講解視藝科應考需知與考核內容重點,節目將於1月14日播出。
  • [香港中華文化發展聯合會] 第二屆同創共學 – AI咒語繪畫師比賽

    [香港中華文化發展聯合會] 第二屆同創共學 – AI咒語繪畫師比賽

     2024 年 10 月 20 日

    第二屆同創共學 – AI咒語繪畫師比賽 The Second Learning for Good (LG) – AI Prompt Spellcaster AI Artist (APSA)由佛教沈香林紀念中學、香港浸會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香港漁民青年會、AiTLE 資訊科技教育領袖協會及iPROA互聯網專業協會共同主辦,「第二屆同創共學-AI咒語繪畫師比賽」即將舉行。

     2024 年 10 月 20 日

    第二屆同創共學 – AI咒語繪畫師比賽 The Second Learning for Good (LG) – AI Prompt Spellcaster AI Artist (APSA)由佛教沈香林紀念中學、香港浸會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香港漁民青年會、AiTLE 資訊科技教育領袖協會及iPROA互聯網專業協會共同主辦,「第二屆同創共學-AI咒語繪畫師比賽」即將舉行。
  • 沈中教學團隊的校本課程榮獲「香港大學傑出電子教學獎」兩金獎及特別獎

    沈中教學團隊的校本課程榮獲「香港大學傑出電子教學獎」兩金獎及特別獎

     2024 年 10 月 17 日

    [喜訊]沈中教學團隊的校本課程榮獲「香港大學傑出電子教學獎」兩金獎及特別獎

     2024 年 10 月 17 日

    [喜訊]沈中教學團隊的校本課程榮獲「香港大學傑出電子教學獎」兩金獎及特別獎
  • 媒體報導-佛教沈香林紀念中學 提倡國民教育 助學生確立目標 成就人生造福社群

    媒體報導-佛教沈香林紀念中學 提倡國民教育 助學生確立目標 成就人生造福社群

     2024 年 10 月 7 日

    佛教沈香林紀念中學秉承校訓「明智顯悲」的精神,教育學生以六育並重,令學生知自愛、明責任,從而建立正確人生觀,發揮個人潛能,以期能學以致用,與時並進,服務社群、貢獻社會。

     2024 年 10 月 7 日

    佛教沈香林紀念中學秉承校訓「明智顯悲」的精神,教育學生以六育並重,令學生知自愛、明責任,從而建立正確人生觀,發揮個人潛能,以期能學以致用,與時並進,服務社群、貢獻社會。
  • 媒體報導 –「主公,仲尼醬申請出戰!文學 x 卡牌遊戲中的文本互涉!」

    媒體報導 –「主公,仲尼醬申請出戰!文學 x 卡牌遊戲中的文本互涉!」

     2024 年 9 月 24 日

    卡牌遊戲的起源紛雜,在中國可以追溯回秦末時期的「葉子戲」,在十二世紀的歐洲歷史也可見到對於撲克牌的紀錄。然而,這些卡牌遊戲的內容都以算術為基礎玩法,自身並不具敘事元素。一直到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美國一款名叫《The Baseball Card Game》的卡牌遊戲才創造了集換式卡牌的玩法概念,即透過收集不同的卡牌進行對戰,此後的卡牌遊戲開始有了人物,亦慢慢為人物之間加入劇情。

     2024 年 9 月 24 日

    卡牌遊戲的起源紛雜,在中國可以追溯回秦末時期的「葉子戲」,在十二世紀的歐洲歷史也可見到對於撲克牌的紀錄。然而,這些卡牌遊戲的內容都以算術為基礎玩法,自身並不具敘事元素。一直到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美國一款名叫《The Baseball Card Game》的卡牌遊戲才創造了集換式卡牌的玩法概念,即透過收集不同的卡牌進行對戰,此後的卡牌遊戲開始有了人物,亦慢慢為人物之間加入劇情。
  • 媒體報導-桌遊文言——遊戲中學習中國文學及文化

    媒體報導-桌遊文言——遊戲中學習中國文學及文化

     2024 年 9 月 24 日

    傳統的文言文教學一向被視為乏味且難以理解,如何讓學生在遊戲中尋找學習的樂趣,是眾多語文老師的難題。屯門區佛教沈香林紀念中學中文科科主任郭紹洋老師在兩年前設計了一款桌上遊戲《文學鬥》,揉合中文科高中指定文言篇章的內容,並在校內推廣,讓學生寓遊戲於學習。

     2024 年 9 月 24 日

    傳統的文言文教學一向被視為乏味且難以理解,如何讓學生在遊戲中尋找學習的樂趣,是眾多語文老師的難題。屯門區佛教沈香林紀念中學中文科科主任郭紹洋老師在兩年前設計了一款桌上遊戲《文學鬥》,揉合中文科高中指定文言篇章的內容,並在校內推廣,讓學生寓遊戲於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