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By 0Published On: 2022 年 12 月 2 日0Last Updated: 2025 年 10 月 21 日0Total Views: 44750Daily Views: 100.5 min read070 words0

創新教育

2025 年 10 月 21 日

同創共學

課程理念與方向

本校以「同創共學」為課程主題,推動跨學習領域數字教育,融合新興科技(AI、VR/AR、元宇宙)、語文與人文素養,逐步建立具系統性的教學發展模式,裝備學生21世紀技能。

課程已逐步推展至中三級,開展全新單元「我是數字創作者(Digital Creator)」,由中、英文科協作設計,結合生成式AI與新興媒體創作。學生從繪本延伸至動畫製作,學習劇本撰寫、角色配音、媒體剪輯,甚至應用AI作曲,全面提升語文表達、創意思維與數字素養,實踐跨科、跨媒體的創新學習。創作主題涵蓋佛化、中華文化、漁業文化,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等,讓學生在創作中深化對本土與傳統文化的理解與認同。

整體課程設計強調從「科技理解」走向「創意實踐」,以探究學習與項目式學習為主軸,發展學生的解難能力、資訊素養與未來所需的跨域能力,為AI時代的學習與生活奠定堅實基礎。

課程目的

透過跨學科的教學方式,推動生成式AI應用、編程、VR/AR元宇宙場景設計、電腦繪畫和3D模型設計等,讓學生體會到跨學科知識與現實生活議題密切相關的情境。 並通過「服務學習」讓學生走出課室,服務長者及參與比賽,以提升學生的溝通能力、解難能力、創意思維、對社會的關注及發揮「自利利他」的佛化教育精神。

施行策略(課程結構)

  • 年級: 中一至中三級
  • 時間: 每週連續2節課
  • 各級主題:
    • 中一級 : 學習設計生成式AI提示詞與AI溝通解決日常生活問題,以提升學生的語文思維、數字素養及創意思維,並增強反思能力與學習動機,成為一個AI提示詞工程師及學習透過程式編程建立VR/AR元宇宙遊戲及場景。
    • 中二級 : 透過力學VR/AR場景設計,激發學生對科學探究的興趣,並提升學習動機和效能。
學習3D模型設計製作3d口罩與及設計抗疫產品。
學習生成式AI圖像設計,透過主題「假如我在ai的平行時空」創作社區AI畫作。
    • 中三級 : 學習進階生成式AI多媒體創作,透過中文及英文科跨學科合作創作以中秋節、中華文化等主題的故事繪本與及動畫短片,訓練學生成為21世紀的數字創作者。

BSC Academy

一、課程理念與方向

  • 核心理念:現今社會瞬息萬變,傳統行業與新興行業急速交替,對年青人的要求也不再停留在傳統的學術成績,而是對軟實力、適應力與創新力的需求,而事實上,每位學生都擁有獨特的智能輪廓(Profile of Intelligences),而非單一智能的高低。故此,在中學階段協作學生發展潛能,裝備職場技能面對未來社會實是必要且重要的工作。有見及此,本校本年特成立「BSC Academy」的校本特色課程,旨在透過真實的體驗與實踐,幫助學生發現自身優勢智能,並將各種智能應用於解決複雜問題,從而培養適應未來職場的核心素養。

 

 

  • 課程方向:課程透過體驗式學習的循環,讓學生在「做中學」、「反思中成長」,更關鍵的是,課程尊重每個孩子的獨特性,讓教育真正成為發掘潛能,而非篩選淘汰的過程。課程設計圍繞「自我探索」、「團隊協作」、「真實問題解決」三大方向,讓學習與生活及未來工作情境緊密連結。 此外,亦打破傳統學科壁壘,以「主題式專案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 PBL)為主軸,融合學科知識,期望學生能通過「探索→感悟→實踐」的過程,找到自我,投入生命。

二、課程目的

本課程期望學生在完成後能達到以下目標:

自我認知:識別並欣賞自己與他人的多元智能優勢,建立自信與尊重他人的態度。
核心能力:發展創造力(Creativity)、溝通協作(Communication & Collaboration)、解決問題( Problem Solving)等關鍵能力。
實踐應用:將學科知識與智能優勢應用於設計、執行和展示具體的專案成果中。
職涯探索:初步了解不同職業與多元智能的關聯,為未來生涯規劃播下種子。

三、施行策略(課程結構)

  • 年級: 中一至中六級
  • 時間: 每週連續2-3節課,進行密集式學習。
  • 模式: 在每一個學年的每一個主題專案中,學生都會完整地經歷這個學習循環,從而實現深度的學習與內化。每一個主題專案亦應以體驗式學習(Experiential Learning)四個階段實踐,包括具體經驗(Concrete Experience)、反思觀察 (Reflective Observation)、抽象概念化(Abstract Conceptualization)、主動實驗 (Active Experimentation) 。


 
 

2025-26年度規劃

實踐(中三至高中)感悟(中二)探索(中一)
產品設計課程國潮解碼藝術療癒
Raspberry PI / MOS證書課程科學體驗文化交流
體育運動教練/急救證書創新運動體驗義工訓練
旅款及餐飲課程粵普劇場體驗正念訓練
高中應用學習課程

四、評估策略

本課程採用多元評估(Multi-faceted Assessment) 方式,強調過程重於結果,並結合量化與質性評估,分A、B、C、D、E及F共六級,E級或以上為合格,可參考本校「初中術科等級分數對照表」;

評估維度評估方式目的
1. 過程評估 (50%)學習歷程檔案 (e-Portfolio): 收集所有草稿、反思日誌、照片、影片等。評估學生的努力程度、成長軌跡與反思能力。
教師觀察記錄: 使用檢核表記錄學生在團隊中的溝通、協作、解決問題等表現。評估核心能力的實際應用情況。
2. 成果評估 (30%)專案成果: 根據專案的完整性、創意性、實用性進行評量。評估學生整合知識與技能解決問題的能力。
最終展示: 透過口頭報告、書面報告或作品展演進行評分。評估學生的溝通與表達能力。
3. 同儕與自評 (20%)同儕互評: 由學生對團隊成員的貢獻度、合作精神進行評分與回饋。培養學生欣賞他人與提供建設性回饋的能力。
自我評估: 學生反思自己的強項發展與弱項改善。促進元認知能力與自我導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