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生‧悟死」生死探索之旅2526
「吾生‧悟死」生死探索之旅2526
本校輔導委員會及中文科於10月13日安排5C班學生參加由衛生署贊助,方舟生命教育館及聖雅各福群會合辦的「生命教育活動」,主題為《「吾生 • 悟死」生死探索之旅》,向學生推廣「生死教育」。透過實地考察上環文武廟、壽衣棺材專門店及葵涌火葬場,讓同學了解到本地殮殯葬的實況,拉闊同學對死亡的認知。同學從中深入了解各式各樣的死亡習俗,以及認識綠色殯葬。透過親身體驗為自己送殯,讓同學反思生命的意義。同學於分享環節中踴躍表達對生死的看法,領悟到活在當下,珍惜身邊人和事的道理,活動饒有意義,學生得益匪淺。
以下為部分同學的活動感想:
參加「吾生 ‧ 悟死生命探索之旅」是一次深刻而難忘的體驗。透過實地考察本地殮殯葬流程,我第一次如此近距離直面生命的終點,那些曾經覺得遙遠甚至忌諱的場景真實展現在眼前,讓我對死亡有了更具體的理解,打破了不少過往的迷思與恐懼。體驗活動的設計尤其觸動我心,其中模擬告別的環節,促使我認真思考生命的有限與可貴。在過程中,我不禁反思自己與家人、朋友的關係,意識到平日許多糾結與抱怨,在生命的大視野下顯得微不足道。活動的確讓我更懂得珍惜當下,感恩擁有的一切。導師的講解清晰且充滿同理心,他們用心引導和協助,營造了安全開放的氛圍,讓大家能坦然分享感受。整個活動時間安排充足,內容豐富而不沉悶,兼具教育意義與心靈啟發。
這不僅是一堂死亡教育課,更是一場生命教育之旅,讓我學會以更積極、珍視的態度面對每一天,活出更豐盛的人生。
—— 5C 陳俊超
這次活動對學生而言,是很有意義的。這次活動讓我對生命終點相關事物有了全新認知。參觀棺材鋪時,看到中式雕刻精美的棺材與西式簡約棺材,直觀感受到不同文化對身後事的理解差異;了解壽衣設計寓意,才知道每處細節都藏著對逝者的祝福。走進道教祠堂,莊重氛圍讓人內心沉靜;香港永愛堂的骨灰花園和靈龕,打破了我對殯葬場所的刻板印象,原來思念也能以這樣雅致的方式安放。在挪亞方舟模擬躺進棺材時,瞬間體會到對生命的敬畏;寫下墓誌銘和遺書的過程,更讓我認真思考當下生活的意義,這次經歷比想像中更有價值。
—— 5C 李凱迪
在這次實地考察中,我深刻體會到了生命與死亡的密切聯繫。透過參觀和交流,我了解到殯葬文化不僅僅是對逝者的尊重,也反映了生者對生命的理解和珍惜。體驗活動中,我親身躺在棺材中看了一段影片,這讓我反思生命的意義。每一個生命都是獨特的,每一段旅程都值得珍惜。這樣的體驗讓我更加珍惜身邊的人,並提醒我在日常生活中要活得更有意義。這是一段能夠觸及心靈的深刻經歷。
—— 5C 黃樂晴
踏上「吾生 ‧ 悟死」的旅程,我對生命的認知被徹底點亮。曾因死亡的未知滿心惶恐,直到看見老人臨終前細數與家人的溫暖點滴,聽見新生兒第一聲響亮啼哭,才懂生與死本是一體兩面 —— 死亡是生命的溫柔收尾,新生是希望的重新啓程。這場探索讓我卸下焦慮,學會在晨光裏珍惜早餐的香氣,在黃昏時擁抱身邊的人。原來「悟死」不是為了悲傷,而是為了更熱烈、更真誠地活好每一個「當下」,這便是對生命最好的回應。
—— 5C 陳詠琳
這次活動從生死出發,讓我對於死亡的理解不再是蒙著一層紗,而是了解到死亡也只是一件我們需要平靜接受的事。我們參觀了棺材鋪,了解了各式各樣的棺材。第一次知道下葬後還需要重新開棺,把骨頭擺好,心裡佩服從事殯葬事業的工作人員。參觀文武廟後,我們來到火葬場,看見了骨灰花園,那一刻感覺十分不可思議,感覺死亡是人們避而不談的事,但現在一整個小花園裡都是骨灰,一個又一個人。在了解完不一樣的墓誌銘後,開始遊覽,過程中感歎生命的無常,一個剛出生的嬰兒來不及見識世界就去世了。最後我們來到諾亞方舟,在這裡進行最後的活動。我們為人生的不同方向做了比重選擇,接著來到一個房間,每人抽了一張卡,上面是生命最後擁有的時間,我很不幸抽到了「立即死亡」,腦子有一瞬間空白,後面跟其他人換到了「1小時」,當時才發現原來時間這麼珍貴。
—— 5C 鄭佳鑫
本校輔導委員會及中文科於10月13日安排5C班學生參加由衛生署贊助,方舟生命教育館及聖雅各福群會合辦的「生命教育活動」,主題為《「吾生 • 悟死」生死探索之旅》,向學生推廣「生死教育」。透過實地考察上環文武廟、壽衣棺材專門店及葵涌火葬場,讓同學了解到本地殮殯葬的實況,拉闊同學對死亡的認知。同學從中深入了解各式各樣的死亡習俗,以及認識綠色殯葬。透過親身體驗為自己送殯,讓同學反思生命的意義。同學於分享環節中踴躍表達對生死的看法,領悟到活在當下,珍惜身邊人和事的道理,活動饒有意義,學生得益匪淺。
以下為部分同學的活動感想:
參加「吾生 ‧ 悟死生命探索之旅」是一次深刻而難忘的體驗。透過實地考察本地殮殯葬流程,我第一次如此近距離直面生命的終點,那些曾經覺得遙遠甚至忌諱的場景真實展現在眼前,讓我對死亡有了更具體的理解,打破了不少過往的迷思與恐懼。體驗活動的設計尤其觸動我心,其中模擬告別的環節,促使我認真思考生命的有限與可貴。在過程中,我不禁反思自己與家人、朋友的關係,意識到平日許多糾結與抱怨,在生命的大視野下顯得微不足道。活動的確讓我更懂得珍惜當下,感恩擁有的一切。導師的講解清晰且充滿同理心,他們用心引導和協助,營造了安全開放的氛圍,讓大家能坦然分享感受。整個活動時間安排充足,內容豐富而不沉悶,兼具教育意義與心靈啟發。
這不僅是一堂死亡教育課,更是一場生命教育之旅,讓我學會以更積極、珍視的態度面對每一天,活出更豐盛的人生。
—— 5C 陳俊超
這次活動對學生而言,是很有意義的。這次活動讓我對生命終點相關事物有了全新認知。參觀棺材鋪時,看到中式雕刻精美的棺材與西式簡約棺材,直觀感受到不同文化對身後事的理解差異;了解壽衣設計寓意,才知道每處細節都藏著對逝者的祝福。走進道教祠堂,莊重氛圍讓人內心沉靜;香港永愛堂的骨灰花園和靈龕,打破了我對殯葬場所的刻板印象,原來思念也能以這樣雅致的方式安放。在挪亞方舟模擬躺進棺材時,瞬間體會到對生命的敬畏;寫下墓誌銘和遺書的過程,更讓我認真思考當下生活的意義,這次經歷比想像中更有價值。
—— 5C 李凱迪
在這次實地考察中,我深刻體會到了生命與死亡的密切聯繫。透過參觀和交流,我了解到殯葬文化不僅僅是對逝者的尊重,也反映了生者對生命的理解和珍惜。體驗活動中,我親身躺在棺材中看了一段影片,這讓我反思生命的意義。每一個生命都是獨特的,每一段旅程都值得珍惜。這樣的體驗讓我更加珍惜身邊的人,並提醒我在日常生活中要活得更有意義。這是一段能夠觸及心靈的深刻經歷。
—— 5C 黃樂晴
踏上「吾生 ‧ 悟死」的旅程,我對生命的認知被徹底點亮。曾因死亡的未知滿心惶恐,直到看見老人臨終前細數與家人的溫暖點滴,聽見新生兒第一聲響亮啼哭,才懂生與死本是一體兩面 —— 死亡是生命的溫柔收尾,新生是希望的重新啓程。這場探索讓我卸下焦慮,學會在晨光裏珍惜早餐的香氣,在黃昏時擁抱身邊的人。原來「悟死」不是為了悲傷,而是為了更熱烈、更真誠地活好每一個「當下」,這便是對生命最好的回應。
—— 5C 陳詠琳
這次活動從生死出發,讓我對於死亡的理解不再是蒙著一層紗,而是了解到死亡也只是一件我們需要平靜接受的事。我們參觀了棺材鋪,了解了各式各樣的棺材。第一次知道下葬後還需要重新開棺,把骨頭擺好,心裡佩服從事殯葬事業的工作人員。參觀文武廟後,我們來到火葬場,看見了骨灰花園,那一刻感覺十分不可思議,感覺死亡是人們避而不談的事,但現在一整個小花園裡都是骨灰,一個又一個人。在了解完不一樣的墓誌銘後,開始遊覽,過程中感歎生命的無常,一個剛出生的嬰兒來不及見識世界就去世了。最後我們來到諾亞方舟,在這裡進行最後的活動。我們為人生的不同方向做了比重選擇,接著來到一個房間,每人抽了一張卡,上面是生命最後擁有的時間,我很不幸抽到了「立即死亡」,腦子有一瞬間空白,後面跟其他人換到了「1小時」,當時才發現原來時間這麼珍貴。
—— 5C 鄭佳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