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 月 8 日
本校中文科老師於2024年12月20日帶領學生前往屯門大會堂觀賞舞台劇《金鎖記》,透過戲劇加深對文學經典之了解。中國文學評論家夏志清教授曾評論指「《金鎖記》是中國從古以來最偉大的中篇小說。」後來故事被改篇成舞台劇,由王安憶編劇、許鞍華導演,劇目近年在內地巡演,場次多次滿額,更屢獲好評。本校中文科把握難得機會,與學生一同欣賞經典。2025 年 1 月 8 日
本校中文科老師於2024年12月20日帶領學生前往屯門大會堂觀賞舞台劇《金鎖記》,透過戲劇加深對文學經典之了解。中國文學評論家夏志清教授曾評論指「《金鎖記》是中國從古以來最偉大的中篇小說。」後來故事被改篇成舞台劇,由王安憶編劇、許鞍華導演,劇目近年在內地巡演,場次多次滿額,更屢獲好評。本校中文科把握難得機會,與學生一同欣賞經典。2024 年 12 月 19 日
本校中國語文及科學學習領域於2024年12月11日至12月15日合辦了「中華文化及科技探索」上海五天遊學之旅,由賴詠琴副校長及許朗老師帶領18位學生前往上海進行境外學習。2024 年 12 月 19 日
本校中國語文及科學學習領域於2024年12月11日至12月15日合辦了「中華文化及科技探索」上海五天遊學之旅,由賴詠琴副校長及許朗老師帶領18位學生前往上海進行境外學習。2024 年 12 月 18 日
本校中文科一直舉辦和參與不同校外文化考察活動,積極擴闊學生眼界。在12月7日,本校聯同仁愛堂田家炳中學及路德會呂祥光中學舉辦的聯校駐校作家計劃,與本地自然文學作家葉曉文女士帶領學生到荔枝窩進行文學考察。作為新界東北地區歷史最悠久的客家圍村之一,荔枝窩具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2024 年 12 月 18 日
本校中文科一直舉辦和參與不同校外文化考察活動,積極擴闊學生眼界。在12月7日,本校聯同仁愛堂田家炳中學及路德會呂祥光中學舉辦的聯校駐校作家計劃,與本地自然文學作家葉曉文女士帶領學生到荔枝窩進行文學考察。作為新界東北地區歷史最悠久的客家圍村之一,荔枝窩具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2024 年 12 月 11 日
本校中文科一直致力推動學生參與不同類型的文化活動,並培養學生對中華文化的熱愛。本年11月7日下午中文科安排中二級25位學生參加由教育局中國語文教育組與香港八和會館合辦的「藝文會通 ——粵劇《六月雪》欣賞」,地點為高山劇場新翼 —— 演藝廳 。活動讓同學透過觀賞《六月雪》折子戲及粵劇導賞,認識粵劇的基本元素、培養審美情趣和評鑒能力,促進文學文化學習。2024 年 12 月 11 日
本校中文科一直致力推動學生參與不同類型的文化活動,並培養學生對中華文化的熱愛。本年11月7日下午中文科安排中二級25位學生參加由教育局中國語文教育組與香港八和會館合辦的「藝文會通 ——粵劇《六月雪》欣賞」,地點為高山劇場新翼 —— 演藝廳 。活動讓同學透過觀賞《六月雪》折子戲及粵劇導賞,認識粵劇的基本元素、培養審美情趣和評鑒能力,促進文學文化學習。2024 年 11 月 26 日
在恆常的中文課程中,鮮有自然寫作的機會。為了讓學生更深入理解自然寫作並將其應用於日常寫作,香港教育大學的鄒文律博士及我校駐校作家——自然文學作家葉曉文於11月23日舉辦了一場自然寫作工作坊,向同學是分享如何從自然界中獲取靈感,以及如何利用自然元素激發創作靈感。2024 年 11 月 26 日
在恆常的中文課程中,鮮有自然寫作的機會。為了讓學生更深入理解自然寫作並將其應用於日常寫作,香港教育大學的鄒文律博士及我校駐校作家——自然文學作家葉曉文於11月23日舉辦了一場自然寫作工作坊,向同學是分享如何從自然界中獲取靈感,以及如何利用自然元素激發創作靈感。2024 年 11 月 13 日
我校十一位來自中一、中二的同學於2024年11月9日,參加了由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主辦,並由小書老師自然工作室協辦的「聯校藝術與寫作日營@2024」。此次活動吸引了多所學校的學生參加,旨在透過藝術工作坊、作家講座及寫作工作坊,幫助學生結合藝術與創作,培養寫作思維。2024 年 11 月 13 日
我校十一位來自中一、中二的同學於2024年11月9日,參加了由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主辦,並由小書老師自然工作室協辦的「聯校藝術與寫作日營@2024」。此次活動吸引了多所學校的學生參加,旨在透過藝術工作坊、作家講座及寫作工作坊,幫助學生結合藝術與創作,培養寫作思維。2024 年 11 月 12 日
「文」遊四海是中文科設立的學會,期望透過鑑賞文學作品和走訪香港不同地方,培養同學閱讀興趣和生活觸覺,認識文學、認識世界、認識自己。2024 年 11 月 12 日
「文」遊四海是中文科設立的學會,期望透過鑑賞文學作品和走訪香港不同地方,培養同學閱讀興趣和生活觸覺,認識文學、認識世界、認識自己。2024 年 11 月 7 日
2024-2025年度聯校作家班於11月2日正式開始。本校與仁愛堂田家炳中學及路德會呂祥光中學協辦此課程,由香港浸會大學副教教授唐睿博士教授。為期十二堂的寫作班中,除了包括深入分析文學作品,幫助同學理解文本精髓,並會進行兩次文學實地考察活動,鼓勵同學與他校學生一同探索自己的文學感受,以提升創作能力。期望通過這個計劃,能讓同學提升文學素養,培養對文學的熱愛。2024 年 11 月 7 日
2024-2025年度聯校作家班於11月2日正式開始。本校與仁愛堂田家炳中學及路德會呂祥光中學協辦此課程,由香港浸會大學副教教授唐睿博士教授。為期十二堂的寫作班中,除了包括深入分析文學作品,幫助同學理解文本精髓,並會進行兩次文學實地考察活動,鼓勵同學與他校學生一同探索自己的文學感受,以提升創作能力。期望通過這個計劃,能讓同學提升文學素養,培養對文學的熱愛。2024 年 10 月 11 日
大自然,從來是寫作者的寶藏;觀察自然,能對世界有更多瞭解,觸類旁通,積累寫作養份,本校中文科一直舉辦和參與不同校外文化考察活動,積極擴闊學生眼界。2024 年 10 月 11 日
大自然,從來是寫作者的寶藏;觀察自然,能對世界有更多瞭解,觸類旁通,積累寫作養份,本校中文科一直舉辦和參與不同校外文化考察活動,積極擴闊學生眼界。2024 年 9 月 24 日
卡牌遊戲的起源紛雜,在中國可以追溯回秦末時期的「葉子戲」,在十二世紀的歐洲歷史也可見到對於撲克牌的紀錄。然而,這些卡牌遊戲的內容都以算術為基礎玩法,自身並不具敘事元素。一直到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美國一款名叫《The Baseball Card Game》的卡牌遊戲才創造了集換式卡牌的玩法概念,即透過收集不同的卡牌進行對戰,此後的卡牌遊戲開始有了人物,亦慢慢為人物之間加入劇情。2024 年 9 月 24 日
卡牌遊戲的起源紛雜,在中國可以追溯回秦末時期的「葉子戲」,在十二世紀的歐洲歷史也可見到對於撲克牌的紀錄。然而,這些卡牌遊戲的內容都以算術為基礎玩法,自身並不具敘事元素。一直到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美國一款名叫《The Baseball Card Game》的卡牌遊戲才創造了集換式卡牌的玩法概念,即透過收集不同的卡牌進行對戰,此後的卡牌遊戲開始有了人物,亦慢慢為人物之間加入劇情。2024 年 9 月 24 日
傳統的文言文教學一向被視為乏味且難以理解,如何讓學生在遊戲中尋找學習的樂趣,是眾多語文老師的難題。屯門區佛教沈香林紀念中學中文科科主任郭紹洋老師在兩年前設計了一款桌上遊戲《文學鬥》,揉合中文科高中指定文言篇章的內容,並在校內推廣,讓學生寓遊戲於學習。2024 年 9 月 24 日
傳統的文言文教學一向被視為乏味且難以理解,如何讓學生在遊戲中尋找學習的樂趣,是眾多語文老師的難題。屯門區佛教沈香林紀念中學中文科科主任郭紹洋老師在兩年前設計了一款桌上遊戲《文學鬥》,揉合中文科高中指定文言篇章的內容,並在校內推廣,讓學生寓遊戲於學習。2024 年 9 月 6 日
郭老師後來邀請學生試玩和不斷改良,經過大約4年時間,現時文學鬥已經是第二版。他在與學生合作修改「文學鬥」的過程之中,不但見證學生中文成績進步,更成功吸引學生課餘時間也主動找他討論文學,探討不同卡牌的意境及引伸用法,是他身為中文科老師最感到高興的成果。2024 年 9 月 6 日
郭老師後來邀請學生試玩和不斷改良,經過大約4年時間,現時文學鬥已經是第二版。他在與學生合作修改「文學鬥」的過程之中,不但見證學生中文成績進步,更成功吸引學生課餘時間也主動找他討論文學,探討不同卡牌的意境及引伸用法,是他身為中文科老師最感到高興的成果。2024 年 9 月 6 日
死記硬背從來都不是最有效率的學習方法,佛教沈香林紀念中學的中文科主任郭紹洋老師就與學生花數年時間以文學內容改編桌上遊戲三國殺成「文學鬥」,從遊戲學習文言文。數位有份參與改編文學鬥的學生接受「01教育」訪問介紹遊戲時,能夠引經據經典說明各張卡牌的背景,可見卡牌有助學生學習文言文。2024 年 9 月 6 日
死記硬背從來都不是最有效率的學習方法,佛教沈香林紀念中學的中文科主任郭紹洋老師就與學生花數年時間以文學內容改編桌上遊戲三國殺成「文學鬥」,從遊戲學習文言文。數位有份參與改編文學鬥的學生接受「01教育」訪問介紹遊戲時,能夠引經據經典說明各張卡牌的背景,可見卡牌有助學生學習文言文。2024 年 7 月 8 日
本校中文科一直致力培養學生的文學興趣,鼓勵學生對文學有深度接觸。日前,中文科老師帶領3C梁琪琪、林煜婷、謝采薇等校內文社成員前往香港中央圖書館參加圍讀工作坊2024。2024 年 7 月 8 日
本校中文科一直致力培養學生的文學興趣,鼓勵學生對文學有深度接觸。日前,中文科老師帶領3C梁琪琪、林煜婷、謝采薇等校內文社成員前往香港中央圖書館參加圍讀工作坊2024。2024 年 6 月 28 日
彩虹邨為香港首批興建的公共屋邨,正面臨重建清拆。在考察期間,同學到邨內數個歷史悠久的店舖參觀,當中包括60年代創立的金碧酒樓。考察期間,同學亦能從中對照本地文學作品,思考社區發展。2024 年 6 月 28 日
彩虹邨為香港首批興建的公共屋邨,正面臨重建清拆。在考察期間,同學到邨內數個歷史悠久的店舖參觀,當中包括60年代創立的金碧酒樓。考察期間,同學亦能從中對照本地文學作品,思考社區發展。2024 年 6 月 27 日
本校中文科一直致力研究創新教學策略,推動教師專業發展,包括「靜觀山水」、「桌遊文言」等等,深受學生歡迎。本校中文科團隊在6月21至23日於香港亞洲博覽館「國際文化、旅遊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會暨中華文化傳承展」分享教學策略,主題為「創新求慢?新教學策略與文化體驗活動」。2024 年 6 月 27 日
本校中文科一直致力研究創新教學策略,推動教師專業發展,包括「靜觀山水」、「桌遊文言」等等,深受學生歡迎。本校中文科團隊在6月21至23日於香港亞洲博覽館「國際文化、旅遊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會暨中華文化傳承展」分享教學策略,主題為「創新求慢?新教學策略與文化體驗活動」。2024 年 6 月 25 日
本校有數位同學於初賽及決賽中表現優異,有幸晉級總決賽。當中3C班王文慧同學及謝采薇同學在全國現場作文比賽總決賽中脫穎而出,謝采薇同學更於初中組躋身首五名,獲得個人特等獎!再次恭喜獲獎同學,期望同學們日後再創佳績!2024 年 6 月 25 日
本校有數位同學於初賽及決賽中表現優異,有幸晉級總決賽。當中3C班王文慧同學及謝采薇同學在全國現場作文比賽總決賽中脫穎而出,謝采薇同學更於初中組躋身首五名,獲得個人特等獎!再次恭喜獲獎同學,期望同學們日後再創佳績!2024 年 6 月 17 日
本校中文科一直致力推動教師專業發展,促進教學。馮校長、郭紹洋老師及許朗老師於6月15日代表本校參加香港大學教育學院舉辦之知識交流講座,向近百名中小學中文科教師分享AI評改平台對未來語文教學工作的發展與方向。是次主講題目為「智領未來:運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策略開創中文寫作教學新格局」。2024 年 6 月 17 日
本校中文科一直致力推動教師專業發展,促進教學。馮校長、郭紹洋老師及許朗老師於6月15日代表本校參加香港大學教育學院舉辦之知識交流講座,向近百名中小學中文科教師分享AI評改平台對未來語文教學工作的發展與方向。是次主講題目為「智領未來:運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策略開創中文寫作教學新格局」。2024 年 5 月 24 日
謝同學受邀前往香港教育大學出席頒獎禮,典禮中幾位評審與同學一同朗讀與賞析得獎作品,與會者更有幸聽到香港著名詩人王良和教授親身講解評審心得。是次經驗實屬難得,為謝同學不少裨益。在此恭喜同學並期望日後在文學路上再放異彩。2024 年 5 月 24 日
謝同學受邀前往香港教育大學出席頒獎禮,典禮中幾位評審與同學一同朗讀與賞析得獎作品,與會者更有幸聽到香港著名詩人王良和教授親身講解評審心得。是次經驗實屬難得,為謝同學不少裨益。在此恭喜同學並期望日後在文學路上再放異彩。2024 年 5 月 24 日
老師在最後總結時,更寄語同學要對學習有期望、對生活有熱愛、對創作有堅持,期望同學能努力將語文融入於生活之中。2024 年 5 月 24 日
老師在最後總結時,更寄語同學要對學習有期望、對生活有熱愛、對創作有堅持,期望同學能努力將語文融入於生活之中。2024 年 5 月 23 日
在此恭喜以上得獎同學,除了有賴老師們悉心教導,同學們平日刻苦練習,勵學敦行,最終能奪獎而回,乃實至名歸,可喜可賀。2024 年 5 月 23 日
在此恭喜以上得獎同學,除了有賴老師們悉心教導,同學們平日刻苦練習,勵學敦行,最終能奪獎而回,乃實至名歸,可喜可賀。2024 年 5 月 20 日
感謝佛聯會讓學生有機會發揮潛能、展現才華,也希望中五級同學對作品有更深理解,培養閱讀文學作品的興趣。2024 年 5 月 20 日
感謝佛聯會讓學生有機會發揮潛能、展現才華,也希望中五級同學對作品有更深理解,培養閱讀文學作品的興趣。2024 年 4 月 29 日
參觀後,同學更加參加了「一尊石頭一片溫柔」彩繪工作坊,利用塑膠彩在一尊石頭上作畫,體驗中國傳統景泰藍工藝。過程中,同學通過反覆練習,小心翼翼地於石頭上繪出屬於自己的山水與竹林,刻上祝福。《詩經》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期望同學能多享受這難得的課外活動體驗,認識更多中國文化和藝術知識。2024 年 4 月 29 日
參觀後,同學更加參加了「一尊石頭一片溫柔」彩繪工作坊,利用塑膠彩在一尊石頭上作畫,體驗中國傳統景泰藍工藝。過程中,同學通過反覆練習,小心翼翼地於石頭上繪出屬於自己的山水與竹林,刻上祝福。《詩經》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期望同學能多享受這難得的課外活動體驗,認識更多中國文化和藝術知識。2024 年 3 月 5 日
活動中,同學能夠在專業人士指導下學習法治及公義,更可藉此鍛鍊說話能力,表現自信,是難能可貴的經驗。2024 年 3 月 5 日
活動中,同學能夠在專業人士指導下學習法治及公義,更可藉此鍛鍊說話能力,表現自信,是難能可貴的經驗。2024 年 3 月 1 日
同學佳作現正於學校有蓋操場展出,期望同學繼續保持對創作的熱誠,並互相勉勵,為我們帶來更多不同的作品!2024 年 3 月 1 日
同學佳作現正於學校有蓋操場展出,期望同學繼續保持對創作的熱誠,並互相勉勵,為我們帶來更多不同的作品!2024 年 2 月 2 日
同學對本年文化周反應熱烈,期望同學能從中獲得閒適之餘,亦能增加對中華文化的認識,以此自豪2024 年 2 月 2 日
同學對本年文化周反應熱烈,期望同學能從中獲得閒適之餘,亦能增加對中華文化的認識,以此自豪2023 年 11 月 30 日
希望同學能透過戲劇的手法認識中國傳統文化作品的魅力2023 年 11 月 30 日
希望同學能透過戲劇的手法認識中國傳統文化作品的魅力2023 年 11 月 20 日
不少同學表示,從不知香港尚有如此古舊的屋邨,實在應該好好珍惜2023 年 11 月 20 日
不少同學表示,從不知香港尚有如此古舊的屋邨,實在應該好好珍惜2023 年 11 月 10 日
提升了他們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及對戲劇與文言故事的興趣。希望中文科之後能為同學帶來更多精彩活動2023 年 11 月 10 日
提升了他們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及對戲劇與文言故事的興趣。希望中文科之後能為同學帶來更多精彩活動2023 年 10 月 12 日
汲取寶貴心得。期望是次機會能啟發同學創作,為其寫作路上點一盞燈2023 年 10 月 12 日
汲取寶貴心得。期望是次機會能啟發同學創作,為其寫作路上點一盞燈2023 年 7 月 6 日
故事啟發學生了解莊子逍遙遊中的自我覺知2023 年 7 月 6 日
故事啟發學生了解莊子逍遙遊中的自我覺知2023 年 6 月 27 日
長者與學生彼此互相了解,促進社群共融。同時亦讓學生明白生命的意義,了解他人2023 年 6 月 27 日
長者與學生彼此互相了解,促進社群共融。同時亦讓學生明白生命的意義,了解他人2023 年 6 月 5 日
恭賀勝出的班別,期望同學能在期末考試全力以赴,爭取理想成績2023 年 6 月 5 日
恭賀勝出的班別,期望同學能在期末考試全力以赴,爭取理想成績2023 年 5 月 23 日
除了能加強對民族文化的認識與認同,更能藉此機會親近自然,陶冶心靈2023 年 5 月 23 日
除了能加強對民族文化的認識與認同,更能藉此機會親近自然,陶冶心靈2023 年 5 月 19 日
期望同學能藉這些寶貴的機會取長補短,拓闊閱讀視野2023 年 5 月 19 日
期望同學能藉這些寶貴的機會取長補短,拓闊閱讀視野2023 年 4 月 29 日
真實地觀察置樂居民的日常生活、訪問商場店家,了解屯門置樂的社區生活2023 年 4 月 29 日
真實地觀察置樂居民的日常生活、訪問商場店家,了解屯門置樂的社區生活
2025 年 1 月 8 日
本校中文科老師於2024年12月20日帶領學生前往屯門大會堂觀賞舞台劇《金鎖記》,透過戲劇加深對文學經典之了解。中國文學評論家夏志清教授曾評論指「《金鎖記》是中國從古以來最偉大的中篇小說。」後來故事被改篇成舞台劇,由王安憶編劇、許鞍華導演,劇目近年在內地巡演,場次多次滿額,更屢獲好評。本校中文科把握難得機會,與學生一同欣賞經典。2025 年 1 月 8 日
本校中文科老師於2024年12月20日帶領學生前往屯門大會堂觀賞舞台劇《金鎖記》,透過戲劇加深對文學經典之了解。中國文學評論家夏志清教授曾評論指「《金鎖記》是中國從古以來最偉大的中篇小說。」後來故事被改篇成舞台劇,由王安憶編劇、許鞍華導演,劇目近年在內地巡演,場次多次滿額,更屢獲好評。本校中文科把握難得機會,與學生一同欣賞經典。2024 年 12 月 19 日
本校中國語文及科學學習領域於2024年12月11日至12月15日合辦了「中華文化及科技探索」上海五天遊學之旅,由賴詠琴副校長及許朗老師帶領18位學生前往上海進行境外學習。2024 年 12 月 19 日
本校中國語文及科學學習領域於2024年12月11日至12月15日合辦了「中華文化及科技探索」上海五天遊學之旅,由賴詠琴副校長及許朗老師帶領18位學生前往上海進行境外學習。2024 年 12 月 18 日
本校中文科一直舉辦和參與不同校外文化考察活動,積極擴闊學生眼界。在12月7日,本校聯同仁愛堂田家炳中學及路德會呂祥光中學舉辦的聯校駐校作家計劃,與本地自然文學作家葉曉文女士帶領學生到荔枝窩進行文學考察。作為新界東北地區歷史最悠久的客家圍村之一,荔枝窩具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2024 年 12 月 18 日
本校中文科一直舉辦和參與不同校外文化考察活動,積極擴闊學生眼界。在12月7日,本校聯同仁愛堂田家炳中學及路德會呂祥光中學舉辦的聯校駐校作家計劃,與本地自然文學作家葉曉文女士帶領學生到荔枝窩進行文學考察。作為新界東北地區歷史最悠久的客家圍村之一,荔枝窩具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2024 年 12 月 11 日
本校中文科一直致力推動學生參與不同類型的文化活動,並培養學生對中華文化的熱愛。本年11月7日下午中文科安排中二級25位學生參加由教育局中國語文教育組與香港八和會館合辦的「藝文會通 ——粵劇《六月雪》欣賞」,地點為高山劇場新翼 —— 演藝廳 。活動讓同學透過觀賞《六月雪》折子戲及粵劇導賞,認識粵劇的基本元素、培養審美情趣和評鑒能力,促進文學文化學習。2024 年 12 月 11 日
本校中文科一直致力推動學生參與不同類型的文化活動,並培養學生對中華文化的熱愛。本年11月7日下午中文科安排中二級25位學生參加由教育局中國語文教育組與香港八和會館合辦的「藝文會通 ——粵劇《六月雪》欣賞」,地點為高山劇場新翼 —— 演藝廳 。活動讓同學透過觀賞《六月雪》折子戲及粵劇導賞,認識粵劇的基本元素、培養審美情趣和評鑒能力,促進文學文化學習。2024 年 11 月 26 日
在恆常的中文課程中,鮮有自然寫作的機會。為了讓學生更深入理解自然寫作並將其應用於日常寫作,香港教育大學的鄒文律博士及我校駐校作家——自然文學作家葉曉文於11月23日舉辦了一場自然寫作工作坊,向同學是分享如何從自然界中獲取靈感,以及如何利用自然元素激發創作靈感。2024 年 11 月 26 日
在恆常的中文課程中,鮮有自然寫作的機會。為了讓學生更深入理解自然寫作並將其應用於日常寫作,香港教育大學的鄒文律博士及我校駐校作家——自然文學作家葉曉文於11月23日舉辦了一場自然寫作工作坊,向同學是分享如何從自然界中獲取靈感,以及如何利用自然元素激發創作靈感。2024 年 11 月 13 日
我校十一位來自中一、中二的同學於2024年11月9日,參加了由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主辦,並由小書老師自然工作室協辦的「聯校藝術與寫作日營@2024」。此次活動吸引了多所學校的學生參加,旨在透過藝術工作坊、作家講座及寫作工作坊,幫助學生結合藝術與創作,培養寫作思維。2024 年 11 月 13 日
我校十一位來自中一、中二的同學於2024年11月9日,參加了由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主辦,並由小書老師自然工作室協辦的「聯校藝術與寫作日營@2024」。此次活動吸引了多所學校的學生參加,旨在透過藝術工作坊、作家講座及寫作工作坊,幫助學生結合藝術與創作,培養寫作思維。2024 年 11 月 12 日
「文」遊四海是中文科設立的學會,期望透過鑑賞文學作品和走訪香港不同地方,培養同學閱讀興趣和生活觸覺,認識文學、認識世界、認識自己。2024 年 11 月 12 日
「文」遊四海是中文科設立的學會,期望透過鑑賞文學作品和走訪香港不同地方,培養同學閱讀興趣和生活觸覺,認識文學、認識世界、認識自己。2024 年 11 月 7 日
2024-2025年度聯校作家班於11月2日正式開始。本校與仁愛堂田家炳中學及路德會呂祥光中學協辦此課程,由香港浸會大學副教教授唐睿博士教授。為期十二堂的寫作班中,除了包括深入分析文學作品,幫助同學理解文本精髓,並會進行兩次文學實地考察活動,鼓勵同學與他校學生一同探索自己的文學感受,以提升創作能力。期望通過這個計劃,能讓同學提升文學素養,培養對文學的熱愛。2024 年 11 月 7 日
2024-2025年度聯校作家班於11月2日正式開始。本校與仁愛堂田家炳中學及路德會呂祥光中學協辦此課程,由香港浸會大學副教教授唐睿博士教授。為期十二堂的寫作班中,除了包括深入分析文學作品,幫助同學理解文本精髓,並會進行兩次文學實地考察活動,鼓勵同學與他校學生一同探索自己的文學感受,以提升創作能力。期望通過這個計劃,能讓同學提升文學素養,培養對文學的熱愛。2024 年 10 月 11 日
大自然,從來是寫作者的寶藏;觀察自然,能對世界有更多瞭解,觸類旁通,積累寫作養份,本校中文科一直舉辦和參與不同校外文化考察活動,積極擴闊學生眼界。2024 年 10 月 11 日
大自然,從來是寫作者的寶藏;觀察自然,能對世界有更多瞭解,觸類旁通,積累寫作養份,本校中文科一直舉辦和參與不同校外文化考察活動,積極擴闊學生眼界。2024 年 9 月 24 日
卡牌遊戲的起源紛雜,在中國可以追溯回秦末時期的「葉子戲」,在十二世紀的歐洲歷史也可見到對於撲克牌的紀錄。然而,這些卡牌遊戲的內容都以算術為基礎玩法,自身並不具敘事元素。一直到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美國一款名叫《The Baseball Card Game》的卡牌遊戲才創造了集換式卡牌的玩法概念,即透過收集不同的卡牌進行對戰,此後的卡牌遊戲開始有了人物,亦慢慢為人物之間加入劇情。2024 年 9 月 24 日
卡牌遊戲的起源紛雜,在中國可以追溯回秦末時期的「葉子戲」,在十二世紀的歐洲歷史也可見到對於撲克牌的紀錄。然而,這些卡牌遊戲的內容都以算術為基礎玩法,自身並不具敘事元素。一直到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美國一款名叫《The Baseball Card Game》的卡牌遊戲才創造了集換式卡牌的玩法概念,即透過收集不同的卡牌進行對戰,此後的卡牌遊戲開始有了人物,亦慢慢為人物之間加入劇情。2024 年 9 月 24 日
傳統的文言文教學一向被視為乏味且難以理解,如何讓學生在遊戲中尋找學習的樂趣,是眾多語文老師的難題。屯門區佛教沈香林紀念中學中文科科主任郭紹洋老師在兩年前設計了一款桌上遊戲《文學鬥》,揉合中文科高中指定文言篇章的內容,並在校內推廣,讓學生寓遊戲於學習。2024 年 9 月 24 日
傳統的文言文教學一向被視為乏味且難以理解,如何讓學生在遊戲中尋找學習的樂趣,是眾多語文老師的難題。屯門區佛教沈香林紀念中學中文科科主任郭紹洋老師在兩年前設計了一款桌上遊戲《文學鬥》,揉合中文科高中指定文言篇章的內容,並在校內推廣,讓學生寓遊戲於學習。2024 年 9 月 6 日
郭老師後來邀請學生試玩和不斷改良,經過大約4年時間,現時文學鬥已經是第二版。他在與學生合作修改「文學鬥」的過程之中,不但見證學生中文成績進步,更成功吸引學生課餘時間也主動找他討論文學,探討不同卡牌的意境及引伸用法,是他身為中文科老師最感到高興的成果。2024 年 9 月 6 日
郭老師後來邀請學生試玩和不斷改良,經過大約4年時間,現時文學鬥已經是第二版。他在與學生合作修改「文學鬥」的過程之中,不但見證學生中文成績進步,更成功吸引學生課餘時間也主動找他討論文學,探討不同卡牌的意境及引伸用法,是他身為中文科老師最感到高興的成果。2024 年 9 月 6 日
死記硬背從來都不是最有效率的學習方法,佛教沈香林紀念中學的中文科主任郭紹洋老師就與學生花數年時間以文學內容改編桌上遊戲三國殺成「文學鬥」,從遊戲學習文言文。數位有份參與改編文學鬥的學生接受「01教育」訪問介紹遊戲時,能夠引經據經典說明各張卡牌的背景,可見卡牌有助學生學習文言文。2024 年 9 月 6 日
死記硬背從來都不是最有效率的學習方法,佛教沈香林紀念中學的中文科主任郭紹洋老師就與學生花數年時間以文學內容改編桌上遊戲三國殺成「文學鬥」,從遊戲學習文言文。數位有份參與改編文學鬥的學生接受「01教育」訪問介紹遊戲時,能夠引經據經典說明各張卡牌的背景,可見卡牌有助學生學習文言文。2024 年 7 月 8 日
本校中文科一直致力培養學生的文學興趣,鼓勵學生對文學有深度接觸。日前,中文科老師帶領3C梁琪琪、林煜婷、謝采薇等校內文社成員前往香港中央圖書館參加圍讀工作坊2024。2024 年 7 月 8 日
本校中文科一直致力培養學生的文學興趣,鼓勵學生對文學有深度接觸。日前,中文科老師帶領3C梁琪琪、林煜婷、謝采薇等校內文社成員前往香港中央圖書館參加圍讀工作坊2024。2024 年 6 月 28 日
彩虹邨為香港首批興建的公共屋邨,正面臨重建清拆。在考察期間,同學到邨內數個歷史悠久的店舖參觀,當中包括60年代創立的金碧酒樓。考察期間,同學亦能從中對照本地文學作品,思考社區發展。2024 年 6 月 28 日
彩虹邨為香港首批興建的公共屋邨,正面臨重建清拆。在考察期間,同學到邨內數個歷史悠久的店舖參觀,當中包括60年代創立的金碧酒樓。考察期間,同學亦能從中對照本地文學作品,思考社區發展。2024 年 6 月 27 日
本校中文科一直致力研究創新教學策略,推動教師專業發展,包括「靜觀山水」、「桌遊文言」等等,深受學生歡迎。本校中文科團隊在6月21至23日於香港亞洲博覽館「國際文化、旅遊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會暨中華文化傳承展」分享教學策略,主題為「創新求慢?新教學策略與文化體驗活動」。2024 年 6 月 27 日
本校中文科一直致力研究創新教學策略,推動教師專業發展,包括「靜觀山水」、「桌遊文言」等等,深受學生歡迎。本校中文科團隊在6月21至23日於香港亞洲博覽館「國際文化、旅遊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會暨中華文化傳承展」分享教學策略,主題為「創新求慢?新教學策略與文化體驗活動」。2024 年 6 月 25 日
本校有數位同學於初賽及決賽中表現優異,有幸晉級總決賽。當中3C班王文慧同學及謝采薇同學在全國現場作文比賽總決賽中脫穎而出,謝采薇同學更於初中組躋身首五名,獲得個人特等獎!再次恭喜獲獎同學,期望同學們日後再創佳績!2024 年 6 月 25 日
本校有數位同學於初賽及決賽中表現優異,有幸晉級總決賽。當中3C班王文慧同學及謝采薇同學在全國現場作文比賽總決賽中脫穎而出,謝采薇同學更於初中組躋身首五名,獲得個人特等獎!再次恭喜獲獎同學,期望同學們日後再創佳績!2024 年 6 月 17 日
本校中文科一直致力推動教師專業發展,促進教學。馮校長、郭紹洋老師及許朗老師於6月15日代表本校參加香港大學教育學院舉辦之知識交流講座,向近百名中小學中文科教師分享AI評改平台對未來語文教學工作的發展與方向。是次主講題目為「智領未來:運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策略開創中文寫作教學新格局」。2024 年 6 月 17 日
本校中文科一直致力推動教師專業發展,促進教學。馮校長、郭紹洋老師及許朗老師於6月15日代表本校參加香港大學教育學院舉辦之知識交流講座,向近百名中小學中文科教師分享AI評改平台對未來語文教學工作的發展與方向。是次主講題目為「智領未來:運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策略開創中文寫作教學新格局」。2024 年 5 月 24 日
謝同學受邀前往香港教育大學出席頒獎禮,典禮中幾位評審與同學一同朗讀與賞析得獎作品,與會者更有幸聽到香港著名詩人王良和教授親身講解評審心得。是次經驗實屬難得,為謝同學不少裨益。在此恭喜同學並期望日後在文學路上再放異彩。2024 年 5 月 24 日
謝同學受邀前往香港教育大學出席頒獎禮,典禮中幾位評審與同學一同朗讀與賞析得獎作品,與會者更有幸聽到香港著名詩人王良和教授親身講解評審心得。是次經驗實屬難得,為謝同學不少裨益。在此恭喜同學並期望日後在文學路上再放異彩。2024 年 5 月 24 日
老師在最後總結時,更寄語同學要對學習有期望、對生活有熱愛、對創作有堅持,期望同學能努力將語文融入於生活之中。2024 年 5 月 24 日
老師在最後總結時,更寄語同學要對學習有期望、對生活有熱愛、對創作有堅持,期望同學能努力將語文融入於生活之中。2024 年 5 月 23 日
在此恭喜以上得獎同學,除了有賴老師們悉心教導,同學們平日刻苦練習,勵學敦行,最終能奪獎而回,乃實至名歸,可喜可賀。2024 年 5 月 23 日
在此恭喜以上得獎同學,除了有賴老師們悉心教導,同學們平日刻苦練習,勵學敦行,最終能奪獎而回,乃實至名歸,可喜可賀。2024 年 5 月 20 日
感謝佛聯會讓學生有機會發揮潛能、展現才華,也希望中五級同學對作品有更深理解,培養閱讀文學作品的興趣。2024 年 5 月 20 日
感謝佛聯會讓學生有機會發揮潛能、展現才華,也希望中五級同學對作品有更深理解,培養閱讀文學作品的興趣。2024 年 4 月 29 日
參觀後,同學更加參加了「一尊石頭一片溫柔」彩繪工作坊,利用塑膠彩在一尊石頭上作畫,體驗中國傳統景泰藍工藝。過程中,同學通過反覆練習,小心翼翼地於石頭上繪出屬於自己的山水與竹林,刻上祝福。《詩經》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期望同學能多享受這難得的課外活動體驗,認識更多中國文化和藝術知識。2024 年 4 月 29 日
參觀後,同學更加參加了「一尊石頭一片溫柔」彩繪工作坊,利用塑膠彩在一尊石頭上作畫,體驗中國傳統景泰藍工藝。過程中,同學通過反覆練習,小心翼翼地於石頭上繪出屬於自己的山水與竹林,刻上祝福。《詩經》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期望同學能多享受這難得的課外活動體驗,認識更多中國文化和藝術知識。2024 年 3 月 5 日
活動中,同學能夠在專業人士指導下學習法治及公義,更可藉此鍛鍊說話能力,表現自信,是難能可貴的經驗。2024 年 3 月 5 日
活動中,同學能夠在專業人士指導下學習法治及公義,更可藉此鍛鍊說話能力,表現自信,是難能可貴的經驗。2024 年 3 月 1 日
同學佳作現正於學校有蓋操場展出,期望同學繼續保持對創作的熱誠,並互相勉勵,為我們帶來更多不同的作品!2024 年 3 月 1 日
同學佳作現正於學校有蓋操場展出,期望同學繼續保持對創作的熱誠,並互相勉勵,為我們帶來更多不同的作品!2024 年 2 月 2 日
同學對本年文化周反應熱烈,期望同學能從中獲得閒適之餘,亦能增加對中華文化的認識,以此自豪2024 年 2 月 2 日
同學對本年文化周反應熱烈,期望同學能從中獲得閒適之餘,亦能增加對中華文化的認識,以此自豪2023 年 11 月 30 日
希望同學能透過戲劇的手法認識中國傳統文化作品的魅力2023 年 11 月 30 日
希望同學能透過戲劇的手法認識中國傳統文化作品的魅力2023 年 11 月 20 日
不少同學表示,從不知香港尚有如此古舊的屋邨,實在應該好好珍惜2023 年 11 月 20 日
不少同學表示,從不知香港尚有如此古舊的屋邨,實在應該好好珍惜2023 年 11 月 10 日
提升了他們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及對戲劇與文言故事的興趣。希望中文科之後能為同學帶來更多精彩活動2023 年 11 月 10 日
提升了他們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及對戲劇與文言故事的興趣。希望中文科之後能為同學帶來更多精彩活動2023 年 10 月 12 日
汲取寶貴心得。期望是次機會能啟發同學創作,為其寫作路上點一盞燈2023 年 10 月 12 日
汲取寶貴心得。期望是次機會能啟發同學創作,為其寫作路上點一盞燈2023 年 7 月 6 日
故事啟發學生了解莊子逍遙遊中的自我覺知2023 年 7 月 6 日
故事啟發學生了解莊子逍遙遊中的自我覺知2023 年 6 月 27 日
長者與學生彼此互相了解,促進社群共融。同時亦讓學生明白生命的意義,了解他人2023 年 6 月 27 日
長者與學生彼此互相了解,促進社群共融。同時亦讓學生明白生命的意義,了解他人2023 年 6 月 5 日
恭賀勝出的班別,期望同學能在期末考試全力以赴,爭取理想成績2023 年 6 月 5 日
恭賀勝出的班別,期望同學能在期末考試全力以赴,爭取理想成績2023 年 5 月 23 日
除了能加強對民族文化的認識與認同,更能藉此機會親近自然,陶冶心靈2023 年 5 月 23 日
除了能加強對民族文化的認識與認同,更能藉此機會親近自然,陶冶心靈2023 年 5 月 19 日
期望同學能藉這些寶貴的機會取長補短,拓闊閱讀視野2023 年 5 月 19 日
期望同學能藉這些寶貴的機會取長補短,拓闊閱讀視野2023 年 4 月 29 日
真實地觀察置樂居民的日常生活、訪問商場店家,了解屯門置樂的社區生活2023 年 4 月 29 日
真實地觀察置樂居民的日常生活、訪問商場店家,了解屯門置樂的社區生活